首页 > 大使专栏 > 大使讲话
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在“新时代、新机遇——共创中巴合作美好未来”研讨会上的讲话全文
2021-05-25 04:29

尊敬的弗格森主席,
梅杰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中国驻巴哈马使馆很高兴与巴哈马商业和雇主联合会共同举办“新时代、新机遇——共创中巴合作美好未来”线上研讨会。感谢弗格森主席精彩的开场发言,也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工商界领袖和各界嘉宾,你们的出席表明巴哈马人民对中国的发展及中巴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5月23日,也就是上周日,是中巴建交24周年纪念日。在此,让我们向1997年做出同中国建交决定的远见卓识的巴哈马领导人致敬。

  几周后,今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开启了数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征程。过去40年来,中国有超过8亿人摆脱了贫困,超越了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减贫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全球120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了解中国并非易事。中国有着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经济和政治制度和西方国家不同,无法简单套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抛开成见,本着开放态度承认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功。

  在今天的讲话中,我想首先与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十四五”规划开局有关情况。我也会概述中国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探讨中巴两国的潜在合作领域。

  一、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既经历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也走了一些弯路。对于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无到有地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中国刚摆脱一个多世纪的动荡和屈辱,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1美元。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初步完成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计划经济,并着手打造完备的工业体系。在此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一些政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发生了极左政治运动,使中国发展遭受挫折。

  1978年至1992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1978年,邓小平同志决定实行改革。他得出了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的结论,一举将国家中心任务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自此,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帷幕。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首先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全国8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农产品的定价也更加市场化。这一步看上去不大,却极大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城市。1980年,中国政府将深圳等四个城市设立为经济特区,此后逐步扩大到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在40年时间里,深圳从香港对面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其鲜明特征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所有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他将改革进程形象地比喻为“摸着石头过河”,既要大胆前进,又要脚踏实地。

  改革开放并非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巩固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加速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国政府于1992年作出了由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理念创新的重大成果,大胆将资本主义国家常见的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的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性地将土地国有化和少数关键产业国营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结合起来,既确保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又依法保护产权,充分调动私营经济的积极性;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注重引进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门,又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中国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空前激发,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大量涌入。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9.5%的年均增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改革往往涉及艰难的决定和权衡。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了较多分流和裁员,在东北老工业区尤为严重。在增长模式上,中国努力实现从出口主导型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从规模扩张向效率增长转变,这也并非易事。

  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是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中国贸易额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仅在9年后的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增长源。

  2012年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项建设取得新成就,面临新的广阔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不再一味以GDP增长论英雄,而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习近平主席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至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拥有1100万人口的武汉封控76天,4万多名建设者用两周时间先后建成两所新医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全球共同抗击疫情印证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每个国家都身处疫情中,只有所有国家都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中国本着团结互助精神,切实履行让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

  习近平主席在日前召开的全球健康峰会上宣布中国已向全球供应疫苗,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并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二、“十四五”规划和新发展阶段

  今年开局的中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这一时期有三个关键词,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

  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现在到2049年分为两个阶段。到2035年,中国将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15年时间,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五”规划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紧扣高质量发展。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

  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突破产业瓶颈,向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跃升。中国早已成为无现金社会。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了中国网络消费和智能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5G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很多工厂都实现了无人操作。去年9月微软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63%的中国受访企业在疫情期间加快了数字化进程。

  协调发展意味着中国将更加注重解决长期积累的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等发展不平衡问题,朝着更加平衡、更加协调的发展坚实迈进。“十四五”规划还有关于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

  “十四五”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国内循环将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国内市场潜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向世界关闭大门。相反,我们将通过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产品和服务进口、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等方式,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中国建设成为提质扩容的“世界市场”和转型升级的“世界工厂”。

  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将抓紧推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从最初旨在弥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已发展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大支柱合作。疫情期间,“一带一路”势头依然强劲,疫情助推了公共卫生和高效运输抗疫物资等方面的合作。

  “一带一路”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高标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迄今为止,中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去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近30%。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超过21%。“一带一路”对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开放,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三、中国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许多国家的评论者和经济学家试图解释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这些因素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我们看来,中国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中国取得成功最根本的经验,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模板,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实践的再版和翻版。

  二是务实高效、行动力强。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组织力、执行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十年前,我们几乎没有高速铁路,现在全国高铁里程超过2万公里。

  三是政策连续、始终如一。从1953年至今,中国编制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中国不仅能够规划未来5年、15年甚至30年的发展,更能善做善成,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虽然民众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他们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而不会认为政府本身构成问题。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战胜疫情是不可想象的。

  五是坚持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始终保持自律和活力。同时,注重选贤任能和问责追责,对腐败零容忍。疫情期间,全国有数百名政府官员因失职而被通报批评或免职。

  中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与此同时,中国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无意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每个国家都应该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和实践,走自己的路。

  中国并非完美,所有国家都是如此。中国仍面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科技发展瓶颈、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腐败、社会服务不足、人口老龄化以及深层次机制体制问题等诸多挑战。

  四、中巴务实合作的广阔前景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巴哈马不仅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更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是世界最大的船舶登记国之一,还拥有充满活力的文化。尽管中巴两国远隔重洋,我们已成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真诚相待的好朋友和好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两国贸易额3.53亿美元,同比下降18.7%,无疑,这是受疫情影响的结果。同时,中国已成为巴哈马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到2020年底,中国对巴直接投资存量接近2亿美元。

  中巴之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如托马斯·罗宾逊国家体育场、机场高速路和巴哈玛度假村,已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上周我参观了“新地标”项目,该项目将成为巴哈马旅游业的新地标,并为拿骚市中心的升级改造做出积极贡献。

  去年,在中国抗疫的紧要关头,巴政府向中国表达了同情和支持,我们对此铭记于心。巴方遭受疫情的困难时刻,中方也积极支持,向巴援助抗疫物资。中国将继续支持巴方抗疫努力,向巴方提供新一批医疗物资。

  中方对发展中巴关系没有地缘政治意图。我们为增进人民友谊、促进经贸往来、扩大人文交流而来,为寻求合作以维护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而来。

  建交24周年将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中巴面临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首先,我们希望疫情好转后,尽快恢复两国政府、议会和政党之间的交流和互访。我们欢迎巴方贸易和友好代表团访华,也欢迎商界、学术界和媒体人士来访。

  第二,大力拓展各领域合作。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有合作潜力的领域很多。以旅游业为例,中国每年出境游客超过1亿人次,赴巴中国游客人数只占中国出境游客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在赴巴外国游客中所占比例也很小。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加强推广宣传,创新服务方式,便利旅游措施,努力让中国成为巴哈马旅游业增长的重要市场。

  中国具备在农业和渔业领域向巴方提供帮助的能力,中方同一些加勒比国家已在开展类似合作。此外,两国可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气候变化、减灾以及传统医药等领域探讨合作。

  我们希望巴哈马商会和雇主联合会能够适时访问中国,与中国贸促机构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工商界直接对话,进一步增进伙伴关系。许多中国公司在巴声誉良好,希望他们与当地企业加强合作,更多为当地创造就业,并探讨基于商业原则为当地提供股权参与机会。

  第三,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我们将继续向巴优秀青年提供政府奖学金,并为巴政府官员提供更多线上培训机会。我们愿向有意学习中文的巴学生提供帮助,希望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为此发挥积极作用。中巴两国运动员可相互交流学习。巴詹克努艺术团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中国艺术团也曾赴巴进行成功演出。

  我对中巴关系的未来感到乐观。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巴友好合作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Suggest to a friend:   
Print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哈马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