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戴庆利大使接受巴哈马主流媒体直播专访
2021-11-04 22:25

2021年11月4日,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接受巴主流媒体《拿骚卫报》广播96.9FM高人气时政栏目主播娜哈珈·布莱克线上直播专访,就中巴关系、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合作等问题介绍中方立场,并解答直播间观众提问。专访持续近一个半小时,通过布莱克栏目脸书直播,我馆和大使脸书账号转播。主要情况如下:

布莱克:您作为中国驻巴哈马大使,怎么看待您的使命,对发展中巴关系有什么期待?

戴大使:我认为作为中国驻巴哈马大使,首要任务是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疫情后希望尽快恢复高层和各层级交往和接触,加强两国政治互信。其次,要促进两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增进两国人民的福祉。第三,要通过加强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巴虽远隔万里,两国关系非常友好。不少巴哈马人去过中国或在中国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与中国做生意,这令人鼓舞。我将尽己所能,以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方式推进双边关系发展。 

布莱克:巴哈马是一个发展中的小岛屿国家,GDP可能不及中国的1%。 中国正在同亚洲、非洲等世界各地发展友好关系,而巴仅是中国的众多朋友之一。您是怎么看待巴哈马的?

戴大使:巴哈马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国家。巴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金融服务地区领先,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注册登记国之一,还拥有充满活力的地方文化。中巴两国国情迥异,中国有 14 亿多人口,巴人口不到40万;中国幅员辽阔,巴是个小岛国。但这不妨碍我们发展友好关系。巴是中国的伙伴,在发展农业种植、菌草技术和太阳能等领域,同中国有较大合作潜力。不久前,驻巴使馆向巴方捐赠了一批示范蔬菜大棚,希望对巴方发展农业、减少食品进口提供一些基础性支持。

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要和万里之外的巴哈马发展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是全方位和立体的。中国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发展经贸、人文联系,加勒比地区也不例外。中方会进一步推动双边经济、人文关系发展,更多惠及两国民众。

布莱克:一位脸书观众在评论区留言:“把中国的太阳能带到巴哈马”。

戴大使: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发电方面,中国将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低、能效高,如能在巴大规模利用,将有助于降低电价,使广大巴民众受益。巴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相关合作项目,共同商讨落实。

布莱克:库珀副总理曾提及巴欢迎中方投资并开展经贸合作。中方在巴建设了北阿巴科港、拿骚机场高速路、国家体育场等基础设施,还有巴哈玛度假村、新地标等投资。但每当提到中国在巴投资时,在巴当地就会有一种拒绝和反对的声音,即如果中国参与巴渔业,巴海里就会“没有鱼了”;如果中国在巴建基础设施,巴就会被中国“占领”,或者会陷入巨额债务。您怎么看?

戴大使:中国的和平发展和重新融入全球经济,世界瞩目,史无前例。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对世界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中国对巴哈马的投资如同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小池塘,会引起很多涟漪。要说明的是,中国对巴投资经由双方友好协商,为巴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是互惠互利的。来巴投资的中资企业必须遵守巴法律法规、尊重巴方意愿。事实证明,中资企业在巴投资建设的巴哈玛度假村和新地标项目为当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视角看待这些投资与合作。

少数人对中国投资的疑虑在相当程度上源于他们对中国不了解。我们愿同新政府共同努力,开展一些覆盖广、接地气、惠民生的合作项目,提升巴民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双方各领域的访问和交流,加深巴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信任和友谊,相信这将有助于化解这些疑虑。

布莱克:有网友问:“怎么解决中巴物流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戴大使:这是困扰中巴贸易的老大难问题。大量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从美国中转,再回到巴哈马,不仅提高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效率。双方可探讨搭建商业平台,增加两国企业界交往和直接贸易,减少间接和转口贸易,从而降低贸易往来成本。不久前,中巴共同举办了中巴经贸投资论坛,为两国商界提供了直接交流的平台,希望这样的联系能够长期化、机制化。其次,降低物流运输成本需要化零为整,可探讨由物流航运公司整合订单、集中货运,从而降低单笔货物的物流成本,使巴哈马人民获得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此外,也欢迎巴企业积极参加中国的各类进出口展会,相信会大有收获。

布莱克:中国一直为巴哈马学生赴华留学提供奖学金。巴哈马希望能够提高本国的教育水平。不少观众留言问到赴华奖学金和交流机会问题。您觉得,中国能在这方面提供哪些帮助呢?

戴大使: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是中巴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百余名优秀巴哈马青年去中国一流大学学习,近千名巴各级官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中国援外培训项目,这对两国关系是一笔巨大财富。今年,5名巴哈马申请者被中国援外培训奖学金项目录取。我们将继续为优秀的巴学生赴华留学提供资助。同时,双方应积极搭建各级各类校际交流渠道,探讨建立姊妹学校,促进师生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对于两国教育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尽快恢复相关工作。

布莱克:《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正在格拉斯哥举行,有评论指出一些国家缺席本次会议,中方怎么看? 

戴大使: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自始至终全面深入参与国际上关于气变问题的讨论,是国际应对气变行动的贡献者和引领者。中方在COP26上阐述气候治理主张、宣传介绍中国气候治理成就和贡献,表达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坚定承诺。令人遗憾的是,个别人借题发挥,无事生非,分散了人们对气变这一重大议题的注意力。中方始终认为行胜于言,评判一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不应看怎么说,而应看怎么做。

布莱克:本届会议上,巴哈马和巴巴多斯总理作为小岛国代表,积极就气变问题阐明立场,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中国作为排放大国,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回应小岛国的关切?

戴大使:中国深受气候变化之害,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首先,要各尽其能。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都要同舟共济,尽自己最大努力。各方应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最大限度提出并落实减排承诺,同心应对危机。

第二,要明确责任。各方行动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世界需要共同行动,但各国的能力不同,历史责任不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人类工业化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累积效应造成了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影响,对此发达国家要承担历史责任。我们希望发达国家在本次会议上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第三,要聚焦行动。正如巴哈马总理戴维斯在COP26大会发言中所说,作出承诺、达成共识容易,难的是采取行动,改变政策。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发达国家就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援助,这一承诺从未足额兑现过。COP26会议中,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提出到2025年气候资金要达到5000亿美元。希望他们脚踏实地,切实兑现此前承诺,以取信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制定了“1+N”政策体系,“1”是指顶层设计,“N”则是指具体行动方案,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

必须指出的是,中方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有目标、有方案,还有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以及监测体系,政策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实施。而一些发达国家至今未拿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与此同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要完成气候目标仍需付出艰辛努力。根据专家预测,从现在到2060年,中国每年需要投资1.2万亿美元,才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按照我们的承诺,在2030年之后,中国每年的减排量相当于法国当前全年的排放量,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中方言出必行,这就是中国的力度。

布莱克:有网友提出,中国的目标非常宏大,要很多年才能实现,在巴哈马连制订个五年规划都很难。但问题是,人们如何知道中方确实在采取行动呢? 

戴大使:正如我所说,中方会制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完成双碳目标的任务会量化分解到年度、部门和地方。比如,中国曾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事实上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48.4%,超额完成了目标。现在我们又设立了新目标,比如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65%。正是通过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我们会知道在5年或10年后是否实现了目标。

布莱克: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项宏伟倡议,是中国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但一些不熟悉的人会认为,“一带一路”在项目建设和债务问题上令人担忧,甚至导致“债务陷阱”。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一带一路”倡议,巴哈马在这一倡议中处于什么位置?

戴大使:“一带一路”合作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的重大倡议,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看,古老的丝绸之路从陆上和海上将中国、中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商业之路和友谊之路。这同哥伦布在加勒比发现新大陆有本质的不同。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重振丝绸之路、为沿线国家合作注入新动力,意义尤为重大,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欢迎。

“一带一路”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推进互联互通。同时,“一带一路”合作也包括政策沟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已吸引了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的加入和参与,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上的大合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方。该地区很多国家都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同中国开展了充满活力的合作。

疫情大流行中,“一带一路”合作逆势前行,成了抗疫合作之路。中国向沿线国家运送了大量医疗物资,并向1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和原液,这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将使全球贸易额和全球收入分别增长6.2%和2.9%,并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前景,充分显示了“一带一路”合作的巨大成果,再次证明这是目前最优秀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布莱克:中国很谦虚,不认为自己是超级大国。但据估计,中国最早将于202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是真的出于善意,还是说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戴大使:中国从不把“一带一路”倡议视作地缘政治工具。一些西方媒体妄称所谓“债务陷阱”,不过是为了吓唬其他国家,以达到阻止他们与中国合作的目的。“陷阱论”完全是颠倒黑白,他们举不出任何国家因参与“一带一路”而落入债务陷阱的例子。比如,西方媒体曾大肆污蔑中国同斯里兰卡的合作,实际上中国提供的贷款不到斯里兰卡外债总额的10%。所谓“陷阱论”完全是少数西方国家为攻击抹黑“一带一路”合作而捏造的。“一带一路”成功与否,参与国民众最有发言权。大家不要听信西方媒体的一面之词,要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和加勒比邻国了解情况,听听他们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和感受。


Suggest to a friend:   
Print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哈马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