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戴庆利大使在巴哈马大学政府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发表演讲
2022-05-05 16:40

5月4日,驻巴哈马使馆戴庆利大使应邀出席巴哈马大学政府与公共政策研究院举办的线上讲座,并发表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造福世界”的主题演讲,深入挖掘中国成功背后党的领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制度性因素,宣讲中国故事,宣介对外政策,驳斥西方误解误读,助力营造中巴建交25周年良好舆论氛围。演讲通过研究院执行院长莱恩主持的巴主流媒体《拿骚卫报》广播Z-Live时政节目全程直播。讲话全文如下:

我很高兴和荣幸参加今天的网络研讨会。感谢史密斯校长出席并致以热情欢迎。感谢巴哈马大学政府和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莱恩先生的盛情邀请。也要感谢卫报广播节目的听众朋友们。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纵观人类历史,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保持超过9%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实现了近1亿人口脱贫,这是绝无仅有的伟大成就。

我们这一代人正成长在这一日新月异、意气风发的年代,见证着不可思议的奇迹的诞生。

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进步及其影响在世界上尤其是西方国家引发了持久讨论甚至辩论,其中少数人表达的种种观点和情绪,让人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往往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为什么西方理解中国如此之难呢?

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脱胎于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独立于西方之外而自成体系。如果纯粹从西方的视角来判断中国,会在很多方面误读我们的国家。  

今天,我想先重点介绍中国故事背后的三个独特因素,之后分析为什么西方经常误解中国,最后谈谈中巴关系,如何推动两国关系保持强劲发展并让双方受益。  

中国的成功首先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西方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知之甚少。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去年刚迎来百年华诞。我们的党诞生之时,正值旧中国遭受多达11个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中国共产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战胜侵略者,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自1840年英国鸦片战争以来遭受的百年屈辱。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让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耕地。中国人民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使中国在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今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阔步迈进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中国共产党同所有负责任的政党一样,始终把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到普及教育、医疗,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政府每天都在努力解决人民关切的问题,证明自己无愧于人民的信任。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自2003年—2016年长达13年的研究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从86%上升到93%。

中国崛起的第二个独特因素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平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和为贵”、“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15世纪初,中国明代官员郑和曾率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远航比哥伦布早87年,但他的探索之旅从未带来征服和殖民。此外,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世俗国家,宽厚包容,从未对外发动宗教战争。

今日之中国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习近平主席多次对世界庄严承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这是其他大国从未承诺过的。放眼当今世界,中国可能是唯一将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和党章的国家。26年前我刚开始从事外交工作时,中国外交的目标就是为国内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点至今仍未改变。

中国言行一致, 40多年来未向任何国家开过一枪,未侵占任何国家一寸土地。我们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与邻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中国从不输出中国模式,也从未要求其他国家“抄中国作业”。中国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在这里也想强调,任何人不能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看作示弱。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中国将坚定不移捍卫自身原则和利益。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认为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我们已向乌克兰提供了三批人道主义援助,以协助缓解乌克兰人民的困难。

我们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中国领导人已同俄、乌、美、欧等多国领导人通话沟通,呼吁停火止战。中方欢迎古特雷斯秘书长为缓和俄乌局势展开的斡旋努力,也将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我们认为,要实现地区长治久安,还需进行更广泛的对话,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这才是治本之策。

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和各国日益增长的安全担忧,中国首倡全球安全倡议,提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我们不认为安全是赢者通吃的零和游戏,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应以和平方式解决。

中国成功的第三个独特因素是坚持合作共赢。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无不通过战争、征服、扩张来实现,相比之下,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选择通过开放共赢,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成为13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世界各国都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发展中国家不仅在贸易、投资和就业方面获益良多,也在可持续发展和援助方面获得支持。从2008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吸收了他们四分之一以上的出口。

中国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以缓解基础设施融资不足的问题,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繁荣。2013—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年均增长超过570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仅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就达到近400亿美元。

为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去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从抗击疫情、粮食安全到应对气候变化等,获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毫无保留地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向他国伸出援手,已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500亿只口罩、超过40亿件防护服、超过60亿人份检测试剂,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疫苗,其中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提供了近4亿剂疫苗和近4000万件抗疫物资。

中国的发展造福了世界。为什么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常常是负面的?

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好感度不断增加。但同时,少数西方国家中的一些人对中国发展的恐惧和焦虑也明显上升,甚至达到偏执的程度。

有的误判中国的战略意图,炮制“中国威胁论”。他们从“国强必霸”的逻辑出发,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试图取代旧“霸主”的“挑战者”。他们从地缘战略竞争的角度看待一切,并将中国所做的一切归因于称霸意图。

有的误读中国的经济体系,鼓噪“中国崩溃论”。有的误判中国外交政策,渲染“中国胁迫论”。误解中国的外交政策,指责中国过于强硬,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分歧和争端一股脑归咎于中国。

有的曲解中国的治理模式,宣扬“中国威权论”。他们没有看到,中国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民主使中国人民广泛参与国家事务。他们炮制的关于民主与威权斗争的叙事,是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的危险之举。

西方这些人的种种心态,暴露了他们对中国崛起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及在面对同中国竞争时的不自信。这些负面情绪使他们戴上了有色眼睛,所看到的也都是扭曲的映像。

另一方面,中国人对西方的看法也越来越趋向负面。许多中国人越来越无法接受西方的说教和指责。不少人坚信,西方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

正当世界最需要大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时候,这种认知差距给双方建设性合作蒙上阴影。在加勒比地区,所幸绝大多数人们没有受到负面对华认知的困扰。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近日在中国与加勒比建交国视频外长会上强调,中国视加勒比国家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和平等伙伴,坚定支持加勒比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王毅国务委员还宣布了设立中国—加勒比防灾减灾资金、充分利用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增加加勒比学生奖学金名额、继续向加勒比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和疫苗等一系列援加举措,受到加方热烈欢迎。

今年5月23日是中国和巴哈马建交25周年。回顾过去,我们可以从中巴关系的持续发展中汲取一些宝贵经验。

一是政治互信。25年来,中巴一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巴哈马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互利共赢。中国已成为巴哈马的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据中方统计,2021年,中巴贸易额达到4.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0%。

25 年来,中巴经贸合作成就斐然。托马斯·罗宾逊国家体育场、拿骚机场高速路、北阿巴科和自由港的港口、巴哈玛度假村和“新地标”等一系列项目,不仅促进了巴旅游业和经济发展,也为巴当地民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中方还为巴150多名青年来华留学提供了奖学金,为巴官员提供了数百个培训机会。

三是守望相助。中巴是患难与共的好朋友。新冠疫情初期以及最近东航客机失事后,巴哈马都向中国表达了慰问和支持。飓风来袭时,中国第一时间向巴哈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迄今,我们已向巴方捐赠了八批抗疫物资和设备。

与此同时,中巴关系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两国相距遥远,民众之间直接交往有限,缺乏相互了解。持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进一步限制了两国人员往来。

两国经贸互补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动力。两国企业机制化的直接沟通还不够频繁,对彼此市场的熟悉度有待提升,合作潜力尚待更充分挖掘。此外,巴舆论场上关于中巴关系的负面论调,有时对两国合作产生了干扰。

展望未来,我坚信在中巴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完全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后疫情时代,两国之间的合作需求前所未有,机遇广泛存在。

我们希望在条件允许时尽快恢复双方交流互访。希望巴哈马学生能够到中国去学习。中国每年都向巴学子提供政府奖学金,我们欢迎巴哈马大学学生和巴社会其他符合条件的青年赴华留学。

其次,我们要为经贸务实合作打造坚实平台。我们将继续举办中巴贸易投资论坛,畅通商贸直接往来的渠道,通过优化物流等方式,增加两国包括中小企业之间的直接贸易。

第三,我们希望在旅游、农业、卫生、可再生能源等重点领域挖掘合作潜力。通过密切教育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两国关系在下一个25年里必将更加牢固和紧密,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我对中巴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

谢谢大家。

媒体链接:

https://z-live-off-the-record-w-zhivargo-laing.castos.com/episodes/z-live-off-the-record-with-zhivargo-laing-may-4-2022




Suggest to a friend:   
Print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哈马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