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戴庆利大使接受巴哈马《拿骚卫报》广播时政节目直播专访
2022-05-05 16:50

5月4日,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接受巴主流媒体《拿骚卫报》广播Z-Live时政栏目知名主播莱恩线上直播专访,就中国内外政策、同巴哈马、加勒比关系、人权、气候变化等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主要情况如下:

莱恩:有个问题希望大使阁下向听众介绍一下,请问中国有国家发展规划吗,是否对外发布?         

戴庆利:中国擅长制定长期规划并不断跟进落实。相关规划全文对外发布。个人理解,中国的国家发展规划由三大类组成:首先是长期愿景,这属于顶层设计,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通常15年至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描绘远景蓝图;第二是中期规划,即五年规划,这是从长期愿景中分解的重要阶段性目标;第三是短期规划,也可以理解为执行方案,每年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部署当年的工作计划。这三类目标体系贯穿始终,首尾相连,有机衔接,使得整体规划接续传承,一张蓝图绘到底。

我们从1953年起编制和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当时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五年计划规定了钢、煤炭、粮食等产量具体指标。共和国初期的五年计划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五年规划更多侧重于发展战略、重大政策与重大改革举措,涵盖国家发展各个方面。现在,中国正在实施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五年规划内容还会被进一步细分为政府的年度目标,并具体落实到各政府部门和各个省市的工作规划。

莱恩:在国家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国人民是否会广泛参与其中?

戴庆利:中国政府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五年规划”的制定不是封闭的过程,而涉及中央和地方多层次、多主体之间通过各种互动模式,不断协商和调整。去年出台十四五规划前,习近平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七次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首次通过网上征求意见,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多条意见建议并纳入了规划。

莱恩:一些国家对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方式有时会提出质疑,尤其是一些同中国有竞争关系的发达国家。在加勒比地区,人们大多对中国在该地区活动持积极看法,但也有人的看法不那么积极。中国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为什么中国要向加勒比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和发展援助,这背后的考虑是什么?

戴庆利:中国是一个高度专注于自身发展的国家。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在近代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以致很多人忘记,中国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自给自足的大国,但中国从未给世界带来困扰。1792年英国派出外交代表马戛尔尼访华,要求中国开放与英国贸易时,当时的满清皇帝认为中国无所不有,不需要和英国贸易。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是多么闭关锁国,这也成为中国衰落的根源。从那以后,中国逐步沦为西方殖民大国的牺牲品。

当今世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再像西方那样通过海外扩张和掠夺来实现国家发展的做法早已行不通了。中国的发展完全是通过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寻求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以此促进国家自身的发展。我们希望在世界各地广交朋友,我们的商业利益遍布全球。我们是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与 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同各国开展经贸、文化、教育等合作,加勒比地区也不应该例外。

莱恩:有人说外交政策无非是国内政策的延伸。中国对内政策的目标是增进人民福祉。而这个目标,是否也可以通过对外建立和发展外交、经济等联系来实现?

戴庆利:的确如此。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始终是为国家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我们非常重视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愿因国家之间关系出现问题而分散我们对国内发展的专注力。同时,中国的目标是为我们的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进行地缘战略竞争,或者试图取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们认为,那样做并不能让人民受益,也无助于我们实现发展的目的。

莱恩:巴哈马是加勒比地区首批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之一。中国发展同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是出于什么目的?

戴庆利:中国很早就开启了与加勒比地区的外交关系。60年前,古巴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50年前,中国与牙买加、圭亚那建交;45 年前,中国与巴巴多斯建交。今年是中国与巴哈马建交25周年。加勒比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拥有优美的风景,充满活力的文化,热情友好的人民。

中国和巴哈马人民之间存在很多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比如,在几天前使馆举办的“中国之友”茶话会上,一些巴哈马朋友纷纷对同中国合作表达了浓厚兴趣。有的是企业家,希望同中国开展更多贸易;有的是学生,向我询问赴华奖学金机会;有的是农民,希望了解是否可以从中国获得温室大棚;有的是艺术家,分享了在中国表演的经历以及收获的尊重和喜爱。他们都希望中巴两国加强合作。

虽然中国与巴哈马相距甚远,但两国在很多方面的共同点将我们联结在一起。中国一直与加勒比国家保持着非常良好的经济关系,已有8个与中国建交的加勒比国家加入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从相关合作中受益。我们重视发展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将继续保持好、维护好同加勒比国家的牢固友谊。

莱恩:不久前,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教授曾在我的访谈中表示,小国容易陷入到大国间的交锋,巴哈马这样的小国最好不要跟中国走的太近,在同中国打交道时,必须注意对自身主权的影响。然而,据我观察,在巴哈马和中国的交往中,迄未看到巴的主权受到任何影响。您对这一问题怎么看?

戴庆利: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对华关系上采取了负面做法,导致同中国关系出现下滑。这给包括巴在内的部分国家发展对华关系带来了压力。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我们始终认为,巴哈马完全有能力同时发展与邻国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这些关系不应相互干扰和排斥。中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巴哈马对中国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是某个国家的近邻,我们看重的是跟巴自身的关系。我们发展对巴关系没有任何地缘政治目的,更无意让巴选边站队。我们相信巴哈马可以处理好你们的对外关系,更好造福巴人民。

我很高兴听说你没有发现任何中国影响巴哈马主权的证据。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我们回顾这些年来中巴两国的合作项目,就可以发现有关说法毫无根据。总不能说,中方援建的托马斯·罗宾逊体育场,或者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新地标”项目侵犯了巴主权吧?中巴两国建交25年来,我们见证了两国合作发展一个个坚实的里程碑,无一例外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繁荣,创造了大量就业,真正造福了巴人民。中国在发展对巴合作时从未附加任何条件,也从未强迫你们作出任何让步。有些人总是试图在巴哈马人心中制造一些针对中国的恐惧和焦虑,但他们的指控是毫无道理的,根本经不起实践检验。

中国到底是真朋友还是假朋友?希望巴哈马朋友们擦亮眼睛,独立自主作出判断。

莱恩:除了同加勒比这样的小型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外,中国同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交往非常活跃,可否向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戴庆利:如你所知,美国和欧盟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同美、欧建立了紧密的、相互依存的经贸关系。以美国为例,前些年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创造了“Chimerica”一词,来形容中美两国经济紧密交融和相互依存的程度。中美双边贸易额2021年首次突破7500亿美元,双向投资接近2400亿美元,7万多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2019年,对中国的出口为美国提供了约120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20年底,中美双向股票和债券持有量高达3.3万亿美元。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同时,经济上相互依赖并不意味着中国与美欧等国关系不存在问题或挑战。但各国应通过建设性方式来加以解决,不能给类似巴哈马这样的小国发展对华关系制造麻烦。

莱恩:有观点认为,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会因政党轮替和政府更迭而发